(通讯员冯依钰)2020年12月15日晚上7点,明跃玲教授于学术报告厅开展主题为“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核心素养建构的思考”的讲座,小教领域的研究生、本科生欢聚于此,期待着一场知识盛宴。本场讲座的主办方为研学办、教务科研处。
讲座内容主要分为两大块,一是何谓“语文教材”、“统编教材”。首先明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民国的国语、国文课本,民国前后,我国的教育开始走向新式学堂,有了修身、国文、算数等课程。我国最早按国文、历史、修身等分科编写教科书,是1903年上海文明书局的《蒙学教科书系列》,这套系列教科书其中的《高等小学国文课本》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科书,是最早的语文教材。随后的一些教材初小用“国语”,高小用“国文”。
二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。在奥地利教育家舒茨的课程观中,课程是生活经验的重构和批判,课程要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,关注儿童生活与其中的文化背景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特别注重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世界,培养员工的审美能力;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也决定了语文本身就是生活。语文教材的编写目的,是把读文本的学习行为化为生活行为,培养员工的人文底蕴。
明教授以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为例解析生活如何融入教材,在该课本编排的内容中发现,一共安排了8个《语文园地》,下面有《识字加油站》、《字词句运用》《写话》等栏目,其中《识字加油站》的内容包括看公园导览图识字、了解身边工作人员称呼识字、根据食物味道和质感识字等。
我们的统编语文教材是站在儿童立场,贴近儿童生活,其目的是引导员工走出教材框架,把课堂上的知识融入自己生活,同时提高员工的文学审美能力,逐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。
在课本的编目中,我们还发现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增加。首先,统编教材中古诗文编目明显增加;据统计,小学六个年级12册书中共选优秀古诗132篇;除了民俗特色的传统文化,为了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,统编教材还选编了一些革命传统文化的课文,40余篇;其次,教材封面表现出浓郁的“传统”气息,封面选择了中国传统的习俗、节日、民间艺术等主题内容的绘画作品。
此外,课文的插画也体现传统文化,如一年级上册《剪窗花》一文,画家根据儿歌的内容,配上了具有民俗风情、乡土文化气息的鸡鸭、喜鹊、红鲤鱼、梅花、年画娃娃等剪纸作品。
最后,教材编选的顺序也突出了传统文化,首先调整识字教学的顺序:先识字后拼音,其次古诗文编选顺序也有变化,例如统编版五年级的古诗24首。只有10首出现在“课文”部分,其余的14首则出现在“语文园地”部分的“日积月累”中,这种编排是为了强调员工的日积月累,在潜移默化中,学习古诗,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,从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。这些极具中国元素的课程内容,彰显了中国风格和民俗特色 ,极好地传播和弘扬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。
在这次讲座中,小学教育领域的同学们获益匪浅,对于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体现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,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石。最后感谢明教授的倾情分享以及主办方的辛勤付出,愿小教领域的同学们能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。